擁有全市唯一國家級高新區,南通市通州區持續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6月16日,在通州區創新發展暨南通高新區建設更高水平創新型園區大會上,福立旺精密金屬零部件項目、展華高端印制線路板項目、網絡測試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山口精機5G通訊端應用高精密軸承項目等12個重大項目、科創項目、人才項目簽約,總投資超過百億元,為南通高新區“一主一新一智”產業增添強勁動力。
南通市通州區委書記、南通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永紅
“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體,一流生態是創新發展的保障,必須要讓企業唱主角、挑大梁,讓創新要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南通市通州區委書記、南通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永紅在大會開幕式上說,“作為南通沿江科創帶中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重要承載地,南通高新區將強化與上??苿撝行?、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科研成果的對接,加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創新鏈條,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高新區實現產品化、產業化,助力通州全面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硬核區,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當天,江海電容器、甬金金屬、雄邦壓鑄等獲得省科學技術獎、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5家企業獲得表彰,昊石新材料、深藍航天等14個獲得南通市“江海英才計劃”項目支持的個人和團隊登臺領獎,5位專家和企業家獲聘成為南通高新區科技創新顧問。
近年來,通州區圍繞構建新發展理念和構筑新發展格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區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創新型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2020年,該區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2家,累計301家,認定省科技型企業56家,認定市級科創型企業8家,全市第一,新引進科創型企業3家。依托南通國家高新區,當地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家(其中國家級備案1家);2020年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累計68家。據統計,通州區累計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0多項。
南通高新區作為通州區創新主陣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綜合創新能力提升、特色產業集聚、平臺載體建設、創新人才引育以及生態環境優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近年來,當地通過打造“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科技服務試點園區”“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孵化器”“省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省眾創集聚區試點園區”等平臺,聚力打造成為通州硬核區“第一支撐”、改革開放“第一窗口”和現代化建設“第一陣地”,奮力走在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前列。2020年,在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中,南通高新區綜合排名位列第44位,較2019年上升7位,創歷史新高。
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南通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少勇
目前,在區域競爭中,經濟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正從“數量追趕期”步入“質量比拼期”。會上,南通市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南通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少勇在對全區科技創新工作進行部署時描繪了南通高新區建設更高水平創新型園區的新藍圖,他說,面向“十四五”,通州區將加大科技投入,狠抓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不斷向高端攀升,到2025年研發投入占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提升至3%和65%,每年孵化科技企業不少于200家,南通高新區排名進全國前40位;擴大科創“朋友圈”,到2025年,南通高新區規上企業中高新企業占比超40%;引導重點企業參與市級“揭榜掛帥”計劃,攻關關鍵共性技術,搶占產業鏈“制高點”,到2025年三大產業集群產值規模達500億元,高新技術產值實現翻番;力爭每年落戶“高研值”人才100名以上,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不少于100個,招引應用型人才1000人以上。
大會期間,通州區出臺《關于加速建設人才高地 推動通州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政圍繞人才來通發展的時間線,從引進、支持、保障三個方面提出15條務實舉措——高質量引進人才。按照頂尖人才、雙創人才、急需人才、青年人才、特殊人才等類別,量身定制引進政策,對特別優秀或創新創業項目有重大突破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扶持;系統性支持人才。通過支持培訓、競賽、人才計劃申報等,助力人才個人成長。通過創業場所3年免租,人才產品首購首用,孵化期滿配套扶持等,覆蓋企業成長全過程。進一步完善“撥投保貸貼”資金扶持體系,鏈條式解決創業融資難題;全方位保障人才。落實關愛激勵措施,從住房、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實行“一卡通”綠色服務,解決人才創業后顧之憂。除此之外,通過設立引才獎、英才獎、特殊貢獻人才獎,營造濃郁的引才、薦才、育才氛圍。
?。▉碓矗航K廣電南通中心站/陳志斌 龔丹 姜晨光 編輯/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