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戰場上,有這樣一家人,丈夫是基層民警,妻子、女兒是醫護人員,疫情面前,他們全家總動員,馳援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毒博弈,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是黨員,是兒女,是父母。
陸陳偉是南通市海門區公安局一名基層交警。3月初,啟東暴發疫情,為防止疫情蔓延擴散,海門與啟東臨近的悅來交警中隊接到命令立即設卡,陸陳偉作為副中隊長主動請纓帶頭執勤。
位于335省道的天汾卡口情況特殊,附近海門一邊的村民多在隔壁啟東的電動工具市場上班,每天均需往返該卡口,而按照防疫規定,需憑有效期內的核酸檢測報告,這成了服務管理的難題,如處理不好,極易引發周邊群眾不滿。
“為了解決進出卡口矛盾,我想了整晚睡不著。”第二天,陸陳偉通過協調對接,為附近村民解決了核酸檢測的最快方案,許多村民還自愿加入了防疫志愿者隊伍。
啟東疫情剛穩定不久,上海疫情隨之暴發,3月24日,陸陳偉來不及和家人見個面,就參加到第一批14天的高速出口設卡中。因悅來地區蔬菜大鵬種植業發達,進出悅來高速口的貨車較多,平均每2分鐘便要檢查一輛貨車,加上其他類型車輛,6個小時一班崗,陸陳偉幾乎來不及喝口水。
“我不敢喝水,主要怕上廁所。”因全身防護服厚重不能隨意脫卸,上趟廁所要走到服務區也是花費時間,“不是我對其他部門同事不放心,畢竟一個班只有我一個警察,我必須時刻在崗。”除了喝不到水的難處,還有就是在梯子爬上爬下。為了檢查大貨車快速安全,卡口制作了一個一米高的梯子臺階,爬到上面可以和車內貨車司機在同一個水平線交流,“一次班大概要爬上爬下200多次,忙的時候我干脆就在梯子上不下來了。”不僅是累,危險也是很大,陸陳偉班上另一名輔警同事,就是在爬梯子檢查過程中摔了下來。
說到危險,陸陳偉并不懼怕,在執勤初始,他要求站到任務最重壓力最大的“第一卡”,所有下高速的司機他均要上前詢問,時間長了,他喉嚨沙啞以至不能說話,偏頭痛的老毛病也開始發作,為此同事給他送了不少潤喉寶和西比靈藥來。
陸陳偉并不覺得有多苦,當他聽到過往司機的理解和感謝,他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陸隊有時把省下來的泡面給沒吃飯的過路司機,我受傷時他也特別照顧我。”跟陸陳偉搭班的特輔警黃柄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有一件事,讓陸陳偉眼眶濕潤,在執行任務期間,是陸陳偉父親去世周年忌日,他沒能回去上柱香磕個頭,但他不覺得遺憾,他記得父親在他小時候便教導過他,以大家為重。
陸陳偉的妻子朱仲燕是海門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平時在任何需要她的時候都沖在最前線,這次也不例外,遇到突發情況,她接到指令后幾次晚上出去,忙到凌晨才回家。除了連續多輪的全民核酸檢測,朱仲燕還負責居家隔離人員的上門檢測,遇到不配合的朱仲燕只能耐心的做解釋工作,她負責的老城區多是樓梯房,一天跑下來累的飯都吃不下。
陸陳偉的大女兒陸欽瑩是蘇州相城區高鐵新城醫院的檢驗科技師,核酸檢測正是以她們崗位為主的工作。去年夏天蘇州疫情期間,她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往返于各處,身上的衣服濕了干、干了濕,還會出現頭暈、頭痛等中暑先兆,可她還是咬咬牙堅持完成了工作。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她沒少哭鼻子,開車司機都非常同情這些醫護人員。今年2月14日蘇州疫情開始,她一直忙于全民核酸檢測、上門核酸采樣、陽性標本的運送和交接,有時會整宿工作。她為了工作已有一年沒回過海門的家。
陸陳偉的小女兒今年5歲,只能托付給70多歲的老母親照顧,孩子倒也懂事,知道爸爸媽媽姐姐的工作忙,別人問起她,她總是奶聲奶氣地說:“爸爸媽媽姐姐跟病毒抗戰去了,我在家聽奶奶話。”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陸陳偉一家四口湊不齊很少碰的上面,這樣一個小小的“抗疫組合”,卻用自己的付出和奉獻詮釋了特殊時期的責任與擔當,成為護航生命的堅強力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里,他們既是家人,又是戰友,并肩走向了抗擊疫情的一線,他們夫妻檔、父女兵齊上陣,相互鼓勵、相互叮囑、相互支持,用同樣的初心和不同的軌跡畫出了抗疫“同心圓”。
?。▉碓矗航K廣電南通中心站/姜晨光 通訊員/張松林 編輯/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