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賽得利(常州)纖維有限公司第一批進口的4條生產線、共計30余臺生產設備按時投產,第一卷水刺無紡布產品順利下線,讓賽得利(常州)項目負責人陳喆喜笑顏開:“項目還在洽談期間,海關工作人員就提前介入,為我們提供了進口設備減免稅政策的專業指導,使我們心里有了底。”
賽得利(常州)項目是在溧陽投資建設的百億元級項目,也是江蘇省2020年重大項目之一,其主要產品萊賽爾纖維作為新型、環保型纖維,市場前景廣闊。項目落地溧陽后,常州海關關員多次上門服務,輔導企業申請進口設備減免稅業務,僅一期項目就為企業節省稅收成本1600余萬元。
賽得利纖維、時代新能源(四期)、寶潤鋼鐵等多個百億元級重大項目近年相繼在溧陽開工建設。常州海關以服務地方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深入重點進出口企業,開展減免稅業務一對一全程輔導,切實降低企業稅收成本。
“十四五”期間,免稅航材清單范圍擴大,為疫情中的民用航空業帶來重大利好。作為第一批具有免稅進口維修用航空器材資格的企業,江蘇新高瑞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在政策出臺后第一時間聯系主管地常州海關。常州海關設立一對一服務熱線,專人專崗對接,確保稅款應免盡免、應退盡退,實現減免稅審核“隨報隨審”。
“我們有75票已繳稅進口的航材符合退稅要求。”公司關務負責人李毅群表示,這些進口航材可申請退稅近30萬元,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行成本。
隨著“十四五”海關減免稅政策陸續出臺,減免稅主體與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涉及種子種源、重大技術裝備、科技創新用品等,企業享受的減免稅優惠越來越多。
今年,通過科技創新項目辦理減免稅手續,常州大學的實驗室第一時間用上了急需的分析儀器;新綸復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等6家綠色低碳企業高效辦理了減免稅審核手續;全球渦輪增壓器零部件龍頭企業江蘇科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從國外引進20余臺生產裝配設備,運用政策減免稅收成本320余萬元……
“最大限度落實減免稅政策,就是海關幫扶企業科研創新最直接的方式。”常州海關關稅科科長劉靜表示,“十四五”減免稅政策指明了國家產業扶持的最新動向,海關要把政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優惠落到實處。2021年,常州海關減免稅業務金額達8600余萬元。下一步,常州海關將繼續深化“零距離”服務,加快落實最新減免稅優惠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稅收成本,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解除“后顧之憂”。
?。▉碓矗撼V萑請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