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淮安人的記憶里,鮮蠶豆的味道往往是和漸漸開始燥熱的天氣聯系在一起的。每年四五月份,新鮮上市的蠶豆總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主打菜肴之一。煮蠶豆、炒蠶豆、燒蠶豆、炸蠶豆,大家變著花樣享受著季節的饋贈。眼下本地種植的蠶豆雖還未成熟,但菜市場里早已有外地運來的鮮蠶豆供市民嘗鮮。
蠶豆之得名,有人說是因為其豆莢狀如老蠶,也有人說是因為蠶豆在春夏之交開始養蠶時成熟。本地露天種植蠶豆,一般是頭一年寒露前后播種,來年三月份開花,四月份結莢,“五一”勞動節前后大量成熟上市。剛上市的蠶豆最為鮮嫩,可以連著皮吃。但鮮蠶豆很快就會變老,口感也會大幅下降。等到麥收前后的六月初左右,完全老了的蠶豆就不容易咬得動了。因此鮮蠶豆是一種時令性很強的食品,如今隨著物流的發達加上溫室種植技術的普及,蠶豆上市的時間也大大提前,從外地運來的當季蠶豆一般提前一兩個月就能進入市場。
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市場里的蠶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剝去殼的蠶豆仁,每斤售價13元左右,還有帶著豆莢的鮮蠶豆,每斤售價4元左右。賣蔬菜的攤主介紹,前者一般是經過冷庫儲藏的庫存蠶豆,后者才是剛剛采摘不久的當季蠶豆。相比而言, 前者方便烹飪,且一年到頭都能吃到,缺點是價格較貴;后者買回家后需要剝殼,但卻更為新鮮,而且錯過了只能再等來年。
蠶豆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烹飪方法也很多,深受千家萬戶歡迎。嫩蠶豆可以連皮清炒,或是加雪菜、蔥一起炒,也可以和豆腐一起燉。即便什么都不放,加點鹽煮熟做成鹽水蠶豆,也是餐桌上一道天然的美味。如果煮的時候加上八角、桂皮、豆蔻、香葉、白芷這五種香料,就能煮出讓人回味無窮的五香蠶豆。鮮蠶豆去殼去皮后就成了蠶豆瓣,可以炒韭菜、炒辣椒,炒黃瓜丁、炒臘肉筍丁、炒肉末等,也可以用來燒湯,都是餐桌上誘人胃口的精品菜肴。
?。▉碓矗夯春M韴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