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作為老百姓的“菜籃子”,人員相對密集、流動性較大,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領域。那么,目前淮安市農貿市場防疫措施落實如何?市民能否自覺佩戴口罩呢?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農貿市場發現,各農貿市場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引導群眾規范佩戴口罩,但仍有個別市民的規范佩戴口罩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農貿市場嚴格管控,引導規范佩戴口罩
“請用微信掃‘場所碼’,佩戴好口罩入內。”昨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新民路農貿市場。市場入口處擺放著4米左右的隔離護欄,市民們正在護欄前自覺排隊。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市民掃描“場所碼”、亮出綠色“雙碼”,然后有序進入菜場,現場秩序井然。據新民路農貿市場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入口處設置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卡口,該市場還有專人在市場里面對各個攤位進行不間斷巡邏,提醒商戶與顧客規范佩戴口罩。
“戴好口罩,測量體溫,掃碼入內。”在櫻花農貿市場入口處循環播放著語音提示,兩位工作人員時刻提醒著進入農貿市場的市民們規范佩戴口罩。據櫻花農貿市場負責人于燕介紹,自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所有商戶和顧客進入市場必須佩戴口罩,市場入口處還設置了免費領取口罩點,以防止個別市民忘記佩戴口罩。市場還會定期對商戶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培訓,引導他們不僅自身要規范佩戴口罩,還要提醒顧客規范佩戴口罩。
在走訪永春農貿市場、淮海路農貿市場、前進路農貿市場等其他農貿市場時,記者發現在市場入口處等位置,都會有專人提醒進入的市民們要規范佩戴口罩。
●多數市民佩戴口罩成習慣
“現在出門戴口罩都習慣了。”在永春農貿市場入口處,正拿著手機掃描“場所碼”的朱女士認為,佩戴口罩是對自己和社會的負責,自己平時就會隨身帶幾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走訪期間,記者發現,大多數市民能夠自覺規范佩戴口罩,配合農貿市場“雙碼”檢查。然而,仍有少數市民存在僥幸心理,沒有正確佩戴口罩。在大學城農貿市場,記者發現在東西兩頭兩個入口處,雖有工作人員監督、引導群眾佩戴口罩、掃碼、測溫入內,但在市場里面仍有個別市民在沒有監督和提醒下沒有規范佩戴口罩。在市場內部主干道上行走的個別市民會將口罩摘掉或把口罩拉到下巴處。走進市場,記者發現,一蔬菜攤的老板同樣將口罩拉至下巴處,露出口鼻,和身旁的攤位內人員在聊著天。
隨后,記者在九龍湖農貿市場、豐登路農貿市場、淮海路農貿市場等也發現,有個別買菜市民和賣菜商戶存在不規范佩戴口罩的現象。
●規范佩戴口罩進出市場更安心
“進入農貿市場的市民都能自覺佩戴好口罩入內,但在買菜過程中有些市民會習慣性地拿下口罩。”新民路農貿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在市場內巡邏時發現部分市民在熟食攤位前挑選的時候,會習慣性摘下口罩品嘗食物、用鼻子聞菜品味道,甚至有人在打噴嚏時也會習慣性地摘下口罩。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規范佩戴口罩是最基本的要求。”大學城農貿市場一蔬菜攤位老板告訴記者,平時他自己不僅會正確佩戴口罩,還會主動提醒前來買菜的顧客佩戴好口罩。相關專家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農貿市場相對密閉,人流量較大,為了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大家進出農貿市場應全程堅持正確佩戴口罩。此外,建議廣大市民購買正規口罩,佩戴口罩時確保雙手干凈,口罩要貼合整個臉部,遮住全部口鼻,金屬條緊貼鼻梁,佩戴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外側。
?。▉碓矗夯春M韴螅?/span>